端傳媒專訪全文 (2016.12.28-2017.1.6)

請端傳媒在本討論串下進行採訪,謝謝。

本次專訪同意以下條款:

  1.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所有參與者均承諾並同意依據「創用 CC BY 4.0 公眾授權條款」(請點擊並詳閱)提供不特定人授權使用。
  2.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在約定停止編寫時間到期後,各方應停止編寫。
  3.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將於停止編寫時間十天後,全文上網公開,供不特定人閱覽及使用。

請問 端傳媒的朋友都進來了嗎

本討論串,預計在1/6 1700停止編寫。並於1/16全文上網公開。

hihi 是喔 我們在彙整問題~感謝

1個讚

唐政委您好,以下是我們徵集的10個問題,謝謝您撥冗受訪。

  1. 您與其他g0v夥伴進入gov至今,覺得最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問題解決」案例是什麼?入閣四個月以來,對於公務體系的適應和與同事的互動上,您個人,以及整個團隊,有什麼樣的衝擊和調整?

  2. 就您目前推廣的政府公開和提升開會效率與對焦,在面對到政策背後的政治問題時,該怎麼辦?例如很多政策像一例一休或是福島食品開放背後都有政治問題,政策凝聚共識和蒐集意見的過程有辦法讓政治決策更能有理性的評估效應和損失嗎?

  3. 您提出許多開放政府的工作目標,例如開放政府資訊、提升公部門效能、利用數位科技彌補現有系統的不足,首要可以完成的目標是什麼?是否有具體的時程?

  4. 開放政府的策略中各部門才是主角,而目前在各部門推行所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溝通上怎麼可以排除「漏接」例如已讀不回的因素?專責人員的員額是否充足?如不足時會有什麼樣培訓重點?

  5. 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Join平台為例,許多重要資訊跟功能是需連結公部門平台,例如「找首長」功能必須回到各部門首長信箱的處理機制。在此流程中如何有效串連跟整各部門的工具使用以及溝通?您對於民眾在此平台上使用流程的想法為何?

  6. 對於民眾主動使用及提案的培力,公部門可以怎麼做,您有提到「社區管理委員會」層級做起,具體而言的想法是什麼?

  7. 請問開放政府在各開放平台上,如何提升民眾的參與?有沒有指標可以參考?例如流量或回覆數量?各平台的流程是否會定期檢討流程機制?

  8. 您的辦公室人員上PTT po文「徵求對開放政府有興趣的公務員鄉民」徵人啟事,這是您的idea?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您個人怎麼看待正反不一的評價?目前多少人報名?有具體徵到人了嗎?

  9. 您的母親受訪時曾說,大概在您10歲時,唐家在1991年曾全家至德國1年,回台後您就較能調適自己去適應環境。對這1年還有印象嗎?對您來說,這1年的經驗帶給您什麼?

  10. 您與伴侶的契約關係,未來若遇到與雙方家屬意見不同時,如何解決?是否有相關條款處理?

還有印象。請參考今年 1 月和 Marie Richeux 的問答:

契約處理的範圍,均與雙方家屬無關。

問題 1-8 請辦公室的朋友們協助回答~

anny你好,我是在ptt發文的smartlai,事發的緣由是這樣的 XD,原因的話其實原文後續討論寫得很清楚 ( 藍字是連結請點擊,謝謝XD ) 主要希望可以提供給真的想投入這個工作的人,一個媒合的機會,而不是被動地等長官找人。

我們給各部會提報專責人員名單的期限是105年12月23日,所以目前各部會的名單都已經送出來了。這段期間我的信箱往返的郵件超過100封,有興趣的鄉民朋友約25人,不過值得高興的是,這當中有一位鄉民朋友媒合成功,順利被他的副首長或資訊長指派為該部會的開放政府的專職聯絡人。

以上。

2個讚

有兩個不同層次的議題,一是開放政府是不是與效率相衝突?

yes and no ! 首先,開放政府還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價值理念之上,民主本身就不是以追求最大程度的決策效率為目的,可以參考唐鳳政委2016年12月21日在外交部的演講,回答同仁對此事提出的一個好問題

其次,開放政府(或者說是民主政治)是否一定沒有效率,不利於問題的對焦與討論?也不見得如此,開放政府工作,並不是希望各機關與民眾陷於百花齊放、各說各話的困境,如果這樣,的確會讓衝突日漸升高,沒辦法理性討論,開放政府的第二個理念—參與,很重要的就是要確定爭點、盤點利害關係人、把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細分出來,接下來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雖然可能不見得百分之百滿意),換句話說對焦本來就是開放政府很重要的工作,這同樣可以參考前述唐政委在外交部演講對同仁問題的回應

而且多講句沒輸贏的話,從過去兩岸服貿協議,到現在日本核災後食品進口的紛紛擾擾,我們真的還認為捨棄開放政府就能達成施政效率嗎,還是反而可能欲速則不達?

第二個層次的問題,是開放政府會不會沒辦法處理政策背後的政治考量?

其實沒有甚麼政策是沒有政治考量的,政治不就是眾人的事,開放政府本來就是希望深化民主體制(如果我們還相信的話)。

當然每個人所提出的意見或主張,或許都有個人、團體或黨派的考量在背後(如果這是所謂的政治的話),然而這也沒有甚麼希奇或見不得人的,經濟學本來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利的,整合多元的「自利」形成所謂的公益.正是這個民主制度的價值,開放政府反而是讓這個過程,能涵容更多的「私利」,進而減少對立與衝突。

即使這裡所說的政治問題,要談的是國家所要面對的外交、國防或國家安全等有一定保密必要的考量,開放政府的工作也不會與之衝突,也同樣請參考前述唐政委在外交部演講同仁的問題與回應

對於在開放政府中,政委辦公室與部會間的關係,我們曾有一個鼎泰豐餐廳的比喻

因此政委辦公室所謂公僕的公僕,這個定位的長程目標是協助各部會將開放政府的精神植入於日常政務運作或政策發想、形成。也由於所開放的對象是不特定人,與傳統政策形成過程尋找特定找利害關係人溝通的方式有所差異,這種心態與觀念的調整在現階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是一項挑戰。

現階段專責人員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是各機關的pilot,協助各機關將開放政府的精神於內部萌芽、發散,同時因應現代時勢的跨領域的方向,各部會的專責人員彼此之間也連結成一個團隊,協力支援,跨部會共同合作,降低漏接的可能性。當有一天開放政府的精神逐步擴散,人人都將會是專責人員。

2個讚

有個具體的案例,是有關解決電子競技選手的定位及輔導的問題,請參考唐鳳政委2016.11.19在壹電視的談話

有關與公務體系的互動,可以參考2016.11.23唐鳳政委與國外媒體茶敘的相關談話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包括林院長在內都一再強調,開放政府是各部會都必須加以重視的工作,換言之不管行政院協助整合建立了什麼樣的平臺或機制,最後仍然由各部會來推動落實,績效也是歸功於各部會付出的努力。

的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效串連整合各部門的工具使用以及溝通」,這也是就是因此林全院長在第3524行政院會指示:「開放政府的工作,各部會應該有專人來負責整合、聯繫與協調,請各部會指派具有公眾溝通熱誠、熟悉政策業務與網路工具的同仁全職擔任。」

目前各部會都指派了開放政府專責聯絡人,我們稱之為PO(Participation Officer),開始的思考脈絡,可以參考唐鳳政委2016.11.25與國發會資管處潘國才處長(也就是Join平臺的實際負責單位)的對談

1個讚

主要是將「透明」、「參與」、「課責」、「涵容多元」的概念運用在各樣公共事務中,而這些事務是可以從自己最近的地方開始。可以參考: http://sayit.archive.tw/2016-12-10-中央社駐巴黎記者訪問#s16705

逐字稿擷取如下:

所以我覺得先去看附近不管是區公所或者是市政府,有哪一些協作的可能性。有一些地方當然有制度化,像台北市有公民參與委員會,他們的會議紀錄也是這一種逐字稿上網跟直播的方法,當然很多地方政府也有實際去每一個不同的村里或者社區中心所做的這一些參與跟討論,所以即使是從大廈公寓管理委員會開始都可以做透明、參與及課責,不需要是全國性的。所以如果有興趣參加社區管委會,或者是參加社區協會的話,其實我剛剛所講的這一套「透明」、「參與」、「課責」、「涵容多元」,其實完全可以在管委會的層級就去做,因為管委會其實是有能力去跟政府要資料的,也是有能力去跟社區要資料的,因此我覺得就是從離自己家最近的地方做起,等你的關懷上升到這一件事還是需要不只里長,可能區長來協調了,這個時候你就會上升到那個區參與式預算的程度,就是從自己最近的地方開始。

3個讚

不管是從「離自己家最近的地方」或是「社區管理委員會」層級做起的說法,其實都是希望沒有關心公共事務習慣的民眾,可以瞭解到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性( http://sayit.archive.tw/speech/17594 )。而要做到這件事情,首先必須建立(或者說不要流失)政府與民眾間的互信關係,政府也是服務業,應該可以理解如果服務業(無論是餐廳乃至於專業程度很高的醫院),如果喪失了顧客的信任,不管工作再努力,表現再專業,都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而且不論怎麼做都會挨罵,或許這正是目前公務部門的苦惱,同樣的我們的司法,面對的最大問題也是信任。

可是要解決信任的問題,很弔詭的,也是要透過人民參與–透過一次一次的參與,讓人民理解政府的運作,知道意見會被討論,得到的結論如何執行可以被追蹤,自然就會建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這就是開放政府的基本概念。首要的當然是政府心態的問題,一如唐政委所說:「政府多信任人民,人民才能夠多信任政府,如果現在有些人民對政府不信任的話,我們可以先從自己做起,再想想說如何可以更信任人民一點。」

另一方面,承擔開放政府工作的同仁,也必須培養轉譯、記錄及主持的能力,參與才有品質,也才能涵容最多數的意見,具體的說明,可以參考唐政委前述11月23日與國外媒體茶敘的談話: http://sayit.archive.tw/speech/15996 ~ http://sayit.archive.tw/speech/15999

從這個角度看,平臺流量的分析檢討,或許是資訊專業上值得去做的事,但「衝流量」不會是開放政府追求的目標,「網路造神」或「塑造網紅」應該也不會是。

1個讚

您提出許多開放政府的工作目標,例如開放政府資訊、提升公部門效能、利用數位科技彌補現有系統的不足,首要可以完成的目標是什麼?是否有具體的時程?

對我來說,開放政府的近期目標,應該是“意識”的建立。簡單來說,開放政府對整個公務體系來說,是相當新的概念及做法,因此,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意識”的形塑會是第一步。

舉例來說,我們正在協助各部會建立開放政府的專責窗口,就好比,各部會會有媒體聯絡人、國會聯絡人等窗口,也還有主計審計等程序。基本上,會有這些常設性機制的目的,或反應出的思維是,部會在推動政務的時候,會想到要怎麼跟媒體說明,如何爭取立法院的同意,以及錢從哪裡來等等。

未來,我們希望在同樣的程序中,加進開放政府的”意識“,各部會在推動政務的時候,也會想到,是不是要開公聽會? 決策過程及參考資訊是否足夠公開? 有沒有利益關係人受到忽略? 以及日後再檢討政策成敗的對象是否清楚?

1個讚

開放政府的策略中各部門才是主角,而目前在各部門推行所遇到的困難是什麼?溝通上怎麼可以排除「漏接」例如已讀不回的因素?專責人員的員額是否充足?如不足時會有什麼樣培訓重點?

因為還在培訓的準備階段,因此,也還無法說明推行時遇到的困難。就我的觀察,不太有漏接的情況,畢竟,目前仍處於公務體系內的訊息傳遞,而且我們辦公室也有分工,各自有守備區域。窗口都已建立,但是否足夠,仍需視各部會日後的接案量,以及願意深入的程度而定,目前也還難以判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各部會的窗口,不會只負責自己部會內的業務,而是會相互的支援。簡單來說,這些專責聯絡窗口們,未來會有很多橫向合作的機會與需求。

2個讚

This topic was automatically closed after 11 days. New replies are no longer allo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