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專訪全文(2017.3.13-2017.3.22)

請數位時代在本討論串下進行採訪,謝謝。

本次專訪同意以下條款:

  1.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所有參與者均承諾並同意依據「創用 CC BY 4.0 公眾授權條款」提供不特定人授權使用(請點擊並詳閱)。
  2.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在約定停止編寫時間到期後,各方應停止編寫。
  3.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將於停止編寫時間十天後,全文上網公開,供不特定人閱覽及使用。

數位時代想請教唐鳳政委分享目前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與想像,主要有5個方向的問題想請教:

(1) 您對科技產業的參與頗深,若從觀察者的角度,就現階段的技術佈局領域,您看好誰最有野心、最有機會領導未來科技發展?

(2) 就您個人的觀察與想像,要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領導企業,應該要有什麼特質?

(3) 當美國矽谷各個科技巨頭多方佈局、構築生態圈,而另一端的中國正用「互聯網+」、「AI+」概念崛起中。回到台灣,您認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機會 / 優勢會在哪裡?

(4) 就您的觀察,哪幾家企業的佈局,值得我們持續觀察、期待?為什麼?

(5) 您會如何想像台灣未來10年在科技產業中的位置?您自己的期待是什麼?

  1. 我認為最有機會領導未來科技發展的,是全球開放社群(泛指開放、文字、硬體、音樂、影像、設計、教育、政治、學術近用等)。

  2. 我認為應該充份和社群結合,透過和企業利益關係人(不只是股東)的協作,來觸及生活的更多層面。

  3. 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優秀的表現,也善於連結世界各地的貢獻。任何能運用跨領域結合趨勢,觸及生活更多層面的發展,都是發展的機會。

  4. 與其說企業,我比較希望著重社群。如果要挑一個來說,「開放共學社群」(例如 FreeCodeCamp)值得觀察,這類模型有大規模投入創造社會價值的潛力。

  5. 還是同一句話:四百萬年以來,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相互碰撞中,台灣一直就是持續向上、仰望星空。我的期待,是和大家一起創造出這樣的未來。

謝謝政委的回覆
想再請教以下兩個問題

(1) 您提到台灣的科技產業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優秀的表現,也善於連結世界各地的貢獻。這部分是否可以舉例說明呢?若以現在科技產業中熱門的IoT、人工智慧AI 為例,您認為台灣在這兩個議題上能有什麼樣的發揮空間?未來又要如何抓住機會?

(2) 您認為未來全球開放社群最有機會領導未來科技發展,那您會建議未來台灣科技廠商怎麼應用這樣的資源?

謝謝!

  1. 舉例來說,台積電、鴻海、友達、緯創、宏達國際、聯發科、旺宏、聯電、台達電及群創,都在國外獲得相當專利數,也與各自上下游的產業貢獻者有密切的合作。
  • 「萬物聯網」(IoE)、「機器智能」(MI) 的特點,都是需要跨領域協作能力的人才。「協作」的意思是,雖然對彼此的領域不熟,但我願意去學習跟瞭解,而且可以很快在不同領域之間去切換各自的認識方法。過去學校是不教這個的,學科跟學門以人為的方式將知識切開。但到今天如果沒有協作能力,根本不可能出現解決新問題的人才。

  • 除了人跟人協作之外,讓學習者跟「機器學習」協作,也是一個重點,所以我們會投入高速CPU、GPU運算,想辦法把機器學習融入每一科,甚至把分科的這個概念整個打破掉。

  1. 請參考這篇專題的採訪及原文: http://www.ithome.com.tw/article/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