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問 :| :) :D

Hi au,

一直跟您說有許多問題想請教,但總覺得在自己得先把它們想透徹再來詢問較好,不過因為始終想不透徹,就拖延這麼久了。

1​. 關於生命的意義

我的想法是,我們是基於前人的創造,才有今日。如果我們的這一生得做些什麼才是有意義的。那麼可能是想辦法多「感受」->「學習」->「創造」,並試圖留下些資源,使得知識、思想能夠累積而幫助人們持續前行(在開源之道上)。

但數億年後,人類(或人類之後的物種)也許有一天會完全消失(也許我們來不及找到其他適合居住的星球,或是因為宇宙持續膨脹,其它星球越來越遠了 XD)。如以唯物論來看,所有的記憶都不存在了。那麼這些創造是否仍有意義呢?

所以「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人類弄清楚生命的本質前,是否就只能是盡力「享受過程」、「享受當下」而已呢?

請問您是唯物論者嗎?您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2​. 有所不為

您曾在雜誌訪問中說過,您以「有所不為」(要持守什麼)來行事,而非「有所為」(追求什麼),因此不受懊惱、自我懷疑或挫折等感受影響。想請問您近期持守的是什麼呢?

承上個問題,如果持守的項目,無論是精神或物質的,也都會面臨記憶消失或物質的腐敗。那麼如何不受挫折感影響呢?

3​. 內建 Timebox

忘記在哪了,您曾提到,您已達到「內建 Timebox」。請問這個「內建」是指可不依賴牆上或電腦上的實體時鐘嗎?嘗試了一陣子後覺得非常困難(特別是在精神不濟時,或是進入 flow 狀態後,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請問這方面是否有什麼訓練自己的經驗可分享呢?

4​. 如何果斷放棄必須做的雞肋事務?

如果一件必須做的事情,您認為它的意義不大(比如一個不想要開的會議,或是一個判斷後認為只值得花 25 分鐘寫好的程式),它卻超乎預期地花了數個小時還無法完成。但因為是必須做的事情,又無法「果斷放棄」,那要怎麼辦呢?

我目前的做法,是繼續無奈地投注時間下去。期許自己能想到更好的方法。

  1. 我覺得創造和溝通,都是共享意義的過程。而「意義的生命」只要能比個人一生的時間來得久,就已足夠。至於數億年後是否會完全消失,並不在需要考慮的範圍裡。

  2. 從入閣以來,「以建議、協作,來取代裁示、命令」一直是主要持守的價值。這是日常檢視的價值,每天只要能維持一天的時間,就已足夠。

  3. 通常是靠電腦螢幕右上角的時鐘顯示,偶爾看一下接近 :24:54 就知道該休息了。

  4. 如果卡關的情況嚴重,睡一覺起來,通常進度會比較快(或者就不用做了)。會議也可以提出動議,擇期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