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DIGI⁺ 及 PDIS 的詢問

  1. DIGI⁺ 應該是延續 NICI,但 NICI 一年當中政府與民間互動不過幾次,效益是如何呢?有辦法解決這問題嗎?如何和社群、企業有充分互動?

  2. PDIS 是行政院內的常設組織嗎?是隨政委而更替嗎?他們的經費、人力及來源及目標是誰設定的?

  1. DIGI⁺ 將針對不同主軸,設立推動小組及民間諮詢委員會,透過網路和實體的對話機制,為大家搭建更多的對話平台。針對 NICI 運作的模式及效率,因為當時沒有參加相關工作,不便評論,但 NICI 若有不足之處,期盼各界不吝給予指導,我們可以在 DIGI⁺ 的運作中予以精進。

  2. 由於沒有專屬的組織法,PDIS 屬於任務編組,並非常設組織。換言之,PDIS 之存續,關鍵在於其任務,對行政院整體而言,是否仍有持續推動之必要,並非由單一政委之意志決定。此外,PDIS 之經費與人力,皆為既有之常規來源,並無另設預算科目及專屬職缺。PDIS 執行業務範圍,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2.1. 行政院認定之常設業務,例如:開放政府、社會企業、青年諮詢委員會。
2.2. 因實際需要,而由院長設定之專案,例如:電競選手升學與服役等相關權益、菜價公開資訊整合平台、防救災資訊系統整合、前瞻基礎建設問答集等。
2.3. 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成案,並經開放政府聯絡人機制所產生之協作議題。
2.4. 部會主動向 vTaiwan 機制提案討論之協作議題。
2.5. 應外交部安排,或為上述議題強化國際連結,而產生之對外交流專案。

請問 DIGI⁺ 的規劃進度,與現行政府資料開放推動的重點為何?

  1. DIGI⁺ 方案已在院內完成跨部會審視,預計在一個月內,就會由院長召開第一次大會。自本周起,各分組也將依召集人的安排,啟動相關作業。除了未來例行性由院長主持的大會之外,也會邀請民間委員積極參與,不會閉門造車。各分組運作是採「召集人」制,因此我在協助陳添枝老師規畫「數位國家分組」運作方式的同時,其他各分組也在同步規劃,完整的圖像需待大會召開時,才會比較清楚。

  2. 為擴大社會溝通,提升政策能見度與透明度,現階段將以科技會報為主要幕僚單位,以DIGI⁺方案為主軸、SRB會議議題為前導,逐漸公佈討論過程與執行進度,以利外界了解政策內容;另一方面,也將積極蒐集各界反饋的意見。簡單來說,DIGI⁺ 不會只是現行網站的資訊佈告,也會有參與的管道,並在一個月內上線服務。

  3. 行政院對於「資料」相關業務的處理模式,將與過去有所區隔,以強化對人權與資安的保障。「資料經濟」的發展,將由DIGI⁺「數位經濟分組」進行規畫,並以經濟部為主要權責機關。至於「政府資料」的交換原則,則是在「數位國家分組」中討論,並以國發會為主要幕僚單位。如同去年所說,我們不會以「開放了多少筆資料」做為核心目標,而是會把重點放在與既有「資訊公開」相關的行政流程相互搭配,以減輕公務同仁負擔為前提,來提升決策品質。

  4. 在我協助陳老師召集的「數位國家分組」項下,關於「法制環境」之改善,將以vTaiwan做為主要討論平台,並以「開放資料法制」之處理為優先議題;關於「數位政府」之服務優化,將繼續落實「服務型智慧政府推動計畫(SSG)」,並按業務領域與民間顧問協作,以確認服務內容的周延性與優先次序;另關於建立「資通安全」之信任,未來也將就「個人資料保護機制」進行檢討,用於協調行政院各部門之間(或跨院之間)如何交換與運用資料。對我來說,要落實開放政府的精神,是以強化橫向聯繫、協調為重,而非進行縱向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