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的核心內涵是解決問題,關於如何用設計改變台北,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如何透過硬體設計來改變台北這座城市,但我想請教的是,曾經在教育體制受傷的您,會希望用怎樣的設計來改變教育體制?
- 美國總統歐巴馬呼籲美國年輕人要學寫程式,目前英美等國家也開始從小學導入資訊教育課程,您怎麼看資訊教育的重要性?台灣在資訊教育方面有許多不足之處,您在接任數位政委這一職之後,未來是否會透過數位技術及系統,加強資訊教育這一塊?
- 網路社群看起來是一個可以透過自願結合,建立互助與自治的群體,但是也容易流於盲從與情緒發洩的地方,您如何善用社群力量,甚至可以改變它?
- 從柯文哲、翟本喬到您本人,給予大眾一個共同的鮮明的特質,那就是「高智商」,作為普羅大眾的一員,我們一方面期待高智商的人能夠進入政府體系,改變僵化的體制,一方面又擔心高智商的人無法理解普羅大眾的平凡想法與需求,或是提供的建議與想法不被大眾所理解與接受,難免曲高和寡,請問您會碰上這類的困擾嗎?如何克服?
1-1. 我先前在十二年國教 107 課綱課發會擔任委員期間,和同事們的共同理念,是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並與「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相連結,實踐「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的設計方向: http://12cur.naer.edu.tw/main/showNews/297
1-2. 現在教育部業務並非我所督導,因此具體提出改變的方式,就是透過日常工作一次次的行動、對話、參與,自比服役,而身教之。
2-1. 資訊教育的基礎知識,是數理邏輯和文字表達能力。詳細的說明,可參考: https://sayit.archive.tw/2016-07-19-數位時代訪問#s9727
2-2. 具體來說,我希望公部門和民間可以協力導入機器學習、網實整合這些系統,來帶動相關人才的培育。
3-1. 臉書等發散的空間,並非社群的全部。如 Wiselike 這樣的反思空間,較有助於可累積的知識形成。
3-2. 至於如何邀請大家到反思空間,具體做法是賦予它較高的約束力、較即時的回應速度。
4-1. 我想智力商數只是代表記憶、反應速度較快。認知運算技術已經逐漸普及,任何人只要善用資訊工具,即可達成更好的認知功能,和決策品質並無直接關連。
4-2. 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傾聽,以及透過資通訊系統示範一些提高生活品質的工作方式,並非直接設定政策方向,所以比較不會遇到這類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