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報記者HENRY

唐小姐你好,我是來自香港信報的記者,以下有幾個問題希望得到你回覆。問題略長,請不要介意,謝謝。
1.1從創辦零時政府時,要求政府/其他機構開放數據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如何說服他們投資在這些項目上﹖1.2其他地方,例如香港有什麼值得借鏡的地方﹖1.3既然深明這些困難,到你加入政府之後,打算如果令開放政府的工作從善如流﹖
2.1在台灣這個有民主的地方,人民可以憑公投、投票逼使政府回應、聆聽訴求,但在一些民主體制沒有台灣完善的地方,公眾有什麼渠道將聲音帶到政府裏﹖2.2另一方面,公民的聲音眾多而且十分鬆散,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把來自公眾的聲音收集並整理起來,變成政府可以參考的意見﹖2.3政府如不作回應,類似茉莉花學運的公民抗命是否一條出路﹖你對參與學運挑戰政府又有什麼看法﹖
3.1從局外體制推動開放政府、挑戰現有體制,到成為體制內「服務公僕的公僕」,為什麼台灣政府會邀請你這位局外人進入制度內?3.2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是一個體制外的人,未上任時公眾對他都有很大憧憬,但到今日他的表現卻是好壞參半,更多人批評他不理解體制,令很多工作都太過理想化,甚至無法落實,你有擔心和考慮到這個問題嗎﹖3.3打算如何把體制外的經驗帶到政府裏﹖3.4在推動數位政府的同時,必定需要政府行政人員的配合,如何改變習慣了現有政府體制裏的「公僕」﹖
4.1歐洲有不少國家的政府服務幾乎都可以在網絡完成,這是你未來的工作方向嗎﹖4.2你對於數位政府的終極願景是什麼﹖

1.1.1.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零時政府的創辦人,也不是發起人。
1.1.2. 承上,請用「零時政府社群 vTaiwan.tw、萌典專案貢獻者」來描述,會比較恰當。
1.1.3. 面對開放政府的挑戰,全球許多公務體系都出現相似的困境,我常以「紙本文化」形容,也就是公務體系,在電子化的同時,往往承續了紙本溝通的習慣,對「傳達給千萬人」較為熟悉,對「傾聽千萬人」較不熟悉,而對「千萬人同時協作」更不熟悉。
1.1.4. 因為我的價值是「持守的安那其」,所以我致力於提供節省精力的工具、示範新的溝通方式,等到事務人員自願採用,文化就能逐漸改變。
1.2.1. 香港近幾年公民運動風起雲湧,意見的表達日益多元,組織上則有扁平化跟去中心化的趨勢。
1.2.2. 全球政府面對快速變動跟多元發展的社會需求,所提出的回應,在速度與內容上,都跟社會需求的期待存有落差,導致社會需求被迫尋求更為強烈且直接的方式來呈現,這點並非香港、台灣所獨有。
1.2.3. 我想全球各地各級政府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更為全面的與公民對話?如何讓公民彼此傾聽?如何再透過共同協力的方式,提出周延的解決方案?
1.2.4. 至於具體方式,我著墨較多的 Join.gov.twvTaiwan.tw 兩個平台,就是希望透過網實整合的程序,建立政府、人民與社群之間的對話管道。我想類似的機制也適用於香港。
1.2.5. 但不管用什麼平台,最重要的價值都是「多元」和「包容」,也就是參與能力和程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意見彼此相左的朋友,都能共同設定議程、進行討論。
1.3.1. 我對開放政府的進路,是採取對不特定人「示範實驗、提供工具、自願採用」的方式。
1.3.2. 實務上,希望能具體落實滾動式檢討:也就是隨著客觀事實改變,政策需要修訂時,盡量讓所有人在進入下一次對話時,先接上之前的脈絡。
2.1.1. 民主體制,是民主精神的具體展現,但重點還是在於社會的民主精神有多強。
2.1.2. 目前台灣公眾的聲音,也無法百分之百的被帶到政府裡。我們透過一次次的嘗試,以及數位科技的輔助,希望可以在政府與公眾之間搭接更多過去尚未建構的管道與平台。
2.2.1. 數位科技可以作為輔助,但關鍵還是讓利益關係人參與議程設定,如此才能建構具有表達、傾聽功能的反思空間。
2.2.2. 舉實例來說,vTaiwan平台在去年就曾協助公司法的修法討論,現在正在進行的則是金融監理沙盒與公司英文名稱登記等兩議題的意見徵集。
2.3.1. 在五月《重新創造民主》一文裡,我是這樣說的:「最高等級,真正的議程設定權,永遠無法由上而下給予,因為這改變了遊戲規則。只有在我們準備好透過事實、感受、想法——而不是意識形態——彼此分享各自人生的使命時,這種權力才能自然浮現。」
2.3.2. 從運動者的角度來看,執政者願意持續進行內部改革,當然值得高興,但最重要的仍然是民間的能量如何彙聚、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的和諧社會。
3.1.1. 林全院長提出的優先目標,是「數位經濟」與「開放政府」政策的協調整合。
3.1.2. 我這兩年來持續做的,是運用數位系統輔助公務體系,以結合公民科技、公共知識工作者的社群貢獻,這也與院長設定的目標契合。
3.1.3. 另外,體制外的組織者,與體制內的改革者,並非純然對立的關係,也可以是有建設性的相互了解與合作,這正是我近年來的親身體驗。
3.2.1. 每位個人、每個職位,都有當下要面對的挑戰與限制,條件與資源也都不同,難以類比或對照。
3.2.2. 就是一本初衷,協力以赴,不作太多預設。
3.3.1. 我認為可以提供擴增創造力的工具、示範新的溝通方式。
3.3.2. 具體來說,我會先參考前兩年的參與經驗,例如台北市政府預算視覺化、國教院十二年國教課發會紀錄原則,以及去年的公司法修法等等,找出可供政院參考之處。
3.4.1. 我的價值是「持守的安那其」。維基百科的解釋是「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網際網路社群、開放文化社群,包括維基百科本身,都是這個價值的體現。
3.4.2. 而「持守」的意思,就是不斷示範更好的解決方式,直到事務人員自願採用為止。
4.1.1. 我在上任之前,會以與社群協作vTaiwan平台上正在進行中的案子為主。
4.1.2. 其他具體需求,則要等我上任之後,才能判斷、回應。
4.2.1. 隨著社會的持續變動,以及技術的不斷突破,願景應是多維度的動態概念,而非單一維度的靜態概念。
4.2.2. 從基礎建設的角度來說,數位政府的發展,應該要能夠達到政府與民間訊息交流成本的降低、表達意見管道的充足、對話空間的完善,以及政策決定過程的共同參與。

謝謝你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