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專訪全文(2017.1.16-2017.1.19)

請Inside在本討論串下進行採訪,謝謝。

本次專訪同意以下條款:

  1.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所有參與者均承諾並同意依據「創用 CC BY 4.0 公眾授權條款」(請點擊並詳閱)提供不特定人授權使用。
  2.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在約定停止編寫時間到期後,各方應停止編寫。
  3. 本討論區所有內容,將於停止編寫時間十天後,全文上網公開,供不特定人閱覽及使用。

HI 唐鳳政委與辦公室同仁各位好 我是INSIDE的編輯 Chris 很高興政委與同仁接受這次線上專訪 我這邊再簡介一下我們的來意

主要是想請唐鳳政委與辦公室同仁 分別從數位政委與公民科技的角度 來看設立資訊總處這件事 我們認為政委同時兼具這兩方的經驗 所以才想這樣問

那 Chris 先用一個大哉問開啟第一個問題 想請教政委跟同仁們 在你們眼裡,資訊總處與資訊長的任務與角色是什麼?具有什麼功能或作用?

乍想之下,政府中的資訊長應該是以建立一個 fast in response, accurate, user-friendly, and trust-worthy 的政府為願景。引進並測試評估新科技被運用在公部門的可能性,靈活運用成熟科技輔助公部門的政務與事務運作,並適度發布可供分享的經驗,比如說為大量使用者建立的系統,安全性高的平台等等。

其實 Chris 這邊先前也有訪問過余宛如委員,從她那邊得知其實政委辦公室這邊已經有在進行類似的小規模試驗?政委或同仁們有興趣分享這部分嗎?

chris~可能要麻煩您稍微再敘述一下「小型實驗」的內涵~我們辦公室目前推動的工作中,應該沒有以「實驗」為名的項目~

好的,應是我用詞不夠精準,不好意思。就上次與余委員訪談她介紹政委與辦公室同仁基於開放政府的理念,已有為政府溝通模式導入新科技的想法(包括PDIS本身在內),是否可以請政委或同仁們介紹這一部分?

了解,我們辦公室同仁大家的切入點都不同,先就我有接觸到的跟你分享。

我們目前是透過雲端沙聚協作平台 ( <- 連結是引導手冊 ),讓各部會的開放政府專責人員進行橫向聯繫。這是一個開放原始碼的工作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安裝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App),共同工作的夥伴們可以自由地運用這些App,在平台上協同作業,用更簡便的方式進行討論、相互交流並且完成工作。

在開放政府推動Open API這部分,有協助國發會導入OpenAPI格式文件,詳請參考連結。資訊公開也是開放政府的一個重要環節,在PDIS我們採用完全Open Source的系統串接成PDIS的官方網站,其中包含後台討論區Discourse(PDIS討論區)、逐字稿服務SayIt(archive.tw),透過開源headless webkit phantomjsnodejs等,撰寫資訊轉拋服務介接各項資源以及外部資源(如:Youtube),並且將網站本身開放源碼,使任何人皆可以重置一套PDIS網站,而不用花重複的時間製作,而我們也只需要將會議紀錄上傳至Youtube與Sayit,便可自動轉送至PDIS Tracks紀錄與公開。同時我們協助完成開放政府專責人員的需求,如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中「提點子」功能的提案整理工具包等等。

以上是我比較有接觸到的部分,其他的還有很多,就等其他人上來分享囉

這裡還有幾個問題想請政委跟同仁們回答了:

1.針對資訊長與資訊總處這個問題,依照目前民進黨立院黨團的立法意見,為什麼「現在的唐鳳」不夠?換言之,我們現在已經有數位政委、科技會報,甚至到交通部、科技部、經濟部以及諸多的幕僚單位,為什麼現在的組織架構還不夠?那資訊總處的功能或議題如果遇到了上述部會有重複之處,那麼該如何分工?

2.目前規劃中,資訊總處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打破部門之間資訊單位的整合壁壘」,相信這會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先不論最終是否由政委擔任,覺得資料「怎麼整合」?團隊是否已經有理想的藍圖?從技術角度來看要做哪些步驟?

3.承上題,團隊認為設立資訊總處後,最急迫處理的問題會是什麼?而資料整合在公部門內部最大的挑戰為何?

  1. 面對部會資訊長(現為次長)和面對地方政府(資訊局或資訊中心)是兩個不同的層面。數位國家方案的區域治理機制處理後者。前者目前分工很順利(依各部會職權),但或許可以補強協作的文化。

  2. 承上,之所以感覺工程浩大,是因為資訊系統目前大多設計為高耦合架構,而不是內建「可向其他機關開放」的服務導向架構。這也就是技術上朝 Open API 推進的主要動機。

  3. 這要視實際生效的版本來回答,很難預先作答。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以紙本或電子郵件傳遞單一檔案」的實務運作習慣。

該主題在創建2天后自動關閉。不再允許添加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