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卓越雜誌的編輯Vanessa。首先恭喜您擔任政委,下列有幾項關於臺灣IOT的問題,想請教您的看法。
- 您怎麼看現今全球的IOT市場?
- 您認為,就「讓民眾有感的物聯網」而言,哪個國家做的最成功?其原因為何?此外,深入臺灣民間,似乎看不到物聯網的身影,物聯網應用彷彿停滯,試問,您認為問題出在何處?
- 近年,許多廠商紛紛積極布局物聯網,市場前景似乎可期,但卻未能聽聞物聯網成為該公司的主要營運來源,您認為,這種現象背後所傳達的是何種訊息?
- 就您的看法,面對物聯網經濟,臺灣老企業與新創業所面臨的挑戰是甚麼?
- 就您而言,您認為臺灣物聯網該往何處發展,以便銜接未來國際趨勢,讓臺灣被看見?
以上麻煩了 十分感謝
我習慣的思考角度是「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由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與施振榮老師所提出的智聯網(Internet of Beings)概念組成,不能偏重一隅。
- 市場是裡面的重要元素,但從治理的角度,我主要關心的是數位人權(確保安全、保障隱私、建立互信)與開放平台(網際網路標準、頻譜資源、鼓勵創新等)。
- 以「人權、開放」為標準衡量,與以「有感、成功」衡量,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具體的挑戰為何,可能要舉特定業別的實例來討論,難以一概而論。
- 我想萬物聯網和電力一樣,讓各式新生態系得以發生,並且逐漸轉變我們的在世存有情境。可能不要把它想成單一產品或營運來源,會比較好。
- 最基本的挑戰,就是各種活動的即時、交織、服務化、程序化。經濟活動是其中的重要面向之一。
- 我自己的期待,是在開放平台和數位人權上,做出足以供全球參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