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TechOrange科技報橘的Allen,感謝您上次的回覆,其實從那些問題中,我們想要繼續延伸下去,繼續向您討教問題:

1.1. 政府現在在傾聽民意上,常被詬病傾聽不足、不夠透明。您認為這個號稱「最會與民溝通」的政府該如何透過技術、工具或是體制改革,來同時傾聽千人,甚至上萬人規模的利益團體意見?您認為數位技術可能促成民主溝通的實現嗎?
1.2. 您是vTaiwan平台的推手,在過去一年以來,以您推動vTaiwan的經驗來看,民主公共共識的理想形成模式是什麼?您覺得數位工具技術能夠讓民主體制有什麼不同的樣態?
1.3. 您怎麼看「民主社會的危機」或「民主在退潮」這樣的觀點?
2.1.全球政府都面臨數位治理轉型難題,傳統公務系統的數位/網路思維、技術理解無法與時俱進,10/1擔任政務委員後,您如何強化台灣政府部門的數位治理能力?您會參考英國、新加坡或是紐約地方政府的作法,在行政院中央直接設立數位經濟辦公室嗎?
2.2.英國在開放政府、數位化轉型上,一直是一個大家不斷提起的例子。您認為,台灣在借鏡國際經驗上,有哪些國家的重要實例,值得我們的社會共同認識與探討,以之作為台灣自身數位治理轉型發展的參考?
3.適法環境是根本且重要的數位轉型發展工作,目前為止,您針對許多提問的回答中,多次提到資安相關法規的重要性。您入閣擔任數位政委之後,在資安法規的修法、改革上,會採取哪些推動作法?另外,國防的數位資安也是一個急需關注的議題,您會不會協助這塊的修法或是觀念提倡?
4.政府從去年開始大力提倡政府開放資料。政府開放資料的效能,不在於資料多寡、而在釋出資料的方式是否方便民間索取應用。在開放政府的目標下,您未來在開放政府上,會怎麼推動新一階段的開放政府施政工作?
以上問題,再麻煩您回覆、解惑了,感謝!

1.1.1. 全球各地的公務體系,在電子化的同時,往往承續了紙本溝通的習慣,對「傳達給千萬人」較為熟悉,對「傾聽千萬人」較不熟悉,而對「千萬人同時協作」更不熟悉。
1.1.2. 數位科技可以提供節省精力的工具、示範新的溝通方式。但最重要的,還是「多元」和「包容」的價值信念,也就是讓參與能力和程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意見彼此相左的朋友,都能共同設定議程、進行討論。
1.2.1. 承上,在多元與包容精神的前提下,民主共識的形成可以有許多創新的途徑,例如 vTaiwan 等網實整合的討論平台。平台本身不是答案,而是人們有機會透過它來找到答案。
1.2.2. 台灣的民主制度眾議成林,各界已經高度參與。下一步是讓各方傾聽和言說的比例趨於對稱,並透過技術輔助,讓原本沒有參與習慣的朋友能夠發聲,並且體會彼此的處境。
1.3.1. 隨著社會持續演變,民主精神更多元的呈現方式不斷出現,具體實例如公民投票、參與式預算等。
1.3.2. 在民主的進程中出現挑戰、進而引發創新,並不意味著民主發展遇到終點,而是轉折點。
2.1.1. 我會先從自己辦公室的互動空間設計開始,示範數位系統的建置原則。如果事務人員朋友逐漸自願採用,或許文化就能改變。
2.1.2. 至於是否應該成立數位經濟辦公室,有兩個面向需要思考。
2.1.2.1. 首先,數位經濟的業務是否能由現行的政府組織所承擔?如果確實無法,再來考慮新成立,否則就容易出現疊床架屋的問題。依照實際職能需求,或許也可以採取任務編組,在不增加員額的情況下,妥為因應。
2.1.2.2. 其次,數位化作為社會發展趨勢,無論「數位經濟」是否獨立編組,我認為應一以貫之的融入政府各部門的作業流程與政策思考,讓各個部門都逐漸成為「數位化部門」。
2.2.1.1. 英國確實在數位治理上著墨甚多,特別是新進提出的金融監理沙盒制度,我認為值得考慮。對此議題,我們已經初步完成利益關係人意見徵集,將於九月初進入討論程序。
2.2.1.2. 隨著討論的滾動,數位發展的需求會不斷被呈現出來,屆時,就會有更多的資訊來判斷應借鏡國際的哪些經驗,又有哪些經驗是台灣可以與全球分享的。
3.1. 資訊安全屬於資通安全處的業務,具體方向將在資通安全管理法裡規範,此次立法由吳政忠老師督導,預計在新會期提出。
3.2. 同上,目前我的業務範圍不包括國防領域,因此無法評論。
4.1. 如前所述,我對開放政府的進路,是採取對不特定人「示範實驗、提供工具、自願採用」的方式。
4.2. 實務上,希望能具體落實滾動式檢討:也就是隨著客觀事實改變,政策需要修訂時,盡量讓所有人(包括立法委員、政務事務人員、專家學者、民間利益關係人、議題社群,以及各界公民)在進入下一次對話時,能先承接上先前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