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想請教您對網路新創、電子民主及資訊落差的看法。謝謝!

您好:我們是中央廣播電臺「早安.臺灣」節目(http://radio.rti.org.tw/program/detail/?recordId=789),之前我們也專訪過Tony Q與Kirby Wu兩位先進,並持續關心公民社群與數位創新等議題;您即將接任數位政委一職,非常希望有機會在您回國之後、邀請您作影音專訪,談談未來工作計畫與過去的經驗。以下是初步想請教您的幾項問題,可能文字敘述比較有侷限性,先請您指教,非常感謝!

  1. 近年來網路新創風潮興起,也有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您認為政府在政策、法規上可以怎麼協助他們?
  2. 續上題,對於有心投入新創事業的朋友們,您有什麼建議?
  3. 您提到接任政委是「公僕的公僕」,成為「通道」讓更多的智慧與力量有更好的結合。這部份除了政府官僚組織與公民科技社群外,也包括數位之牆外的群眾嗎?
  4. 在數位議題或公共政策制訂的過程中,固然網路社群的聲音愈來愈受重視,但仍有許多民眾並未進入這樣的溝通或表達機制。促進各方(跨界)的對話與平衡是否也算您未來的工作內容?如何避免「資訊(數位)落差」成為電子民主參與的障礙?
  5. 依您的觀察與瞭解,目前哪些國家在數位經濟與開放政府的經驗,較值得台灣參考或學習? 以上。其實還有其他問題想請教,誠摯希望能在您回國時專訪。我們的E-mail是[email protected](黃美寧)、[email protected](詹婉如)。非常謝謝您~
    (edited)
  1. 提供公平可靠的法制環境是大原則,但具體協助的方案要看具體的新創樣態,不能一概而論。
  2. 保持「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這些能力。
  3. 當然!具優勢數位能力的知識工作者,應致力成為培力的輔助,而非自居為代表。
  4. 會是工作內容。核心的概念是「數位包容」,具體的作法必須視特定公共政策的特性來決定。
  5. 只要是願意分享的政府,無論經驗是否良好,都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不如人意的經驗,更可以讓我們知道該注意哪些事情。

謝謝政委撥冗回覆,也期待與您有更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