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持過程中,您認為哪個階段最困難?

哪個階段可以改進?

現場主持包含整理爭點、界定議題、呈現事實、建立共感、歸納論點、轉寫影音、彙傳文字、整合實虛訊息等工作。若集中於一個人,則需要高度平衡的身心狀態。接下來會透過資通訊技術輔助,以及協同主持的規劃,來繼續改進這個過程。

有缺會議現場主持人或助理嗎?我有意願試試看,以貢獻的心參與,謝謝。

好的,感謝貢獻!我們的培訓課程,目前是以線上教材釋出( http://bit.ly/071415http://bit.ly/000625),未來除了可以關注 vTaiwan.tw 和 Join 平台的訊息外,地方縣市如 http://www.canet.taipei.gov.tw/education 等課程也歡迎參加。

我看了一些培訓課程內容,基本上焦點群體的方法我熟悉,相當欣賞整個培訓記錄,未來一定可以不斷提升並發揮影響力,感謝妳們。公共議題公民參與討論個人淺見:公民參與:建議納入學校課程之一,但學生參與討論練習注意事項包括議題設定符合同學的領域知識以利發揮表達意見,純學生團體缺乏議題不同利害闗係人角色,因此要加入角色扮演機制,提升討論廣度及學習成效。雖然是模擬學習,但成效包括學習表達能力、提升邏輯、提升公民素養、議題行銷及提升政策執行力。也許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適合以不同專業程度執行各階段合適的議題,歷久形成一種公民參與的文化與共識。公民參與:除了培訓種子講師或主持人之外,大型議題宜在主持人之外,加入議題領域的理論及實務專家,以協助主持人在準備議題或正式討論議題時能提升討論成效,畢竟每個人能夠跨領域的維度有限;反之不是每個領域專家都有擔任主持人的能力。具體可以建立理論與實務專家黃頁資料庫,以供各類議題邀請參與指導。公民參與:議題政策最終的執行單位,建議再舉辦決策的執行性/效率/效果等焦點群體討論,以利再回饋議題決策執行的合理性,讓政策的理想性功能及實務執行效果更加平衡。形成綜效:重要或大型議題,以長時間為軸從學校練習前導討論打底,以相關利害關係人討論形成政策共識+以執行單位討論規劃合理執行計劃,二者不斷循環往復,達成理想性與務性平衡交付執行。最終再回饋到學校學習,完成或深化議題學習及有效遵循相關法規政策。因為重大議題的共識形成需要長時間及不斷討論方能凝聚共識,這方面台灣不足。

均收到,會和夥伴們討論。真的很感謝一起想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