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 法國「思想之夜」採訪大綱

一、據報導,您於2016 年受邀參與法國外交部與法國文化學院舉辦的全球首場「思想之夜」,和 7,000 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文藝工作者與領導人等分享「明日之後的世界」,討論如何使用虛擬實境,進行全球審議。

  1. 請問當時您參與此活動的契機?您是以 G0V 早期專案參與者的身分與會的嗎?

  2. 能否請您談談當時分享的內容,以及得到的現場反饋?據《自由時報》報導,您當時分享了台南市「飛雁新村開放決策城鄉論壇」的案例,請問您為何特別選擇以此案為例?

  3. 您認為這一場 7,000 人規模的盛會,是否有達成其目的──「提供在全球不同地方,傳播法國所推崇的各類思想的人士一個舞臺」?

  4. 承上,能否以具體的故事或事件舉例,談談您當時的觀察與收穫?

二、今年,法國文化協會首次在台灣舉辦「思想之夜」,請問:

  1. 您認為,「思想之夜」之於台灣的「公民參與」,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您對此次活動,又有什麼樣的期待?

  2. 以您之見,「思想之夜」未來可以朝什麼方向發展?活動策畫應側重在地性,抑或放諸國際視野?

  1. 我是在 2015 年 11 月底收到法國外交部長的邀請,並以個人身份與會。

  2. 當時的內容主要是分享 vTaiwan 專案在 UberX 案例時,大規模線上共同討論的經驗。此外也有提到臺灣在 COP21 會議前,台北、台中、台南透過視訊連線,與全球同時舉辦「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審議的例子,以及其後台南市在飛雁新村案時,以 360 全景紀錄此程序的的嘗試。

    選擇這幾個案例,主要是因為平台經濟、氣候變遷、永續城鄉,都是全球關心的主題,所以可以節省進入脈絡的時間,更能聚焦在臺灣的創新和貢獻上。

  3. 「自由、平等、友愛」不只法國推崇,更是臺灣社會非常重視的價值,我也很高興能看到這系列活動不斷拓展,讓全球各地的朋友都能一起想這些事情。

    畢竟,舞臺上的主角是思想,等待著思想者去發現它。

  4. 以我在巴黎參與的經驗來說舉行的第一場,當時參與非常踴躍,有些朋友排了兩小時的隊才進場,沿路都有藝文表演者,以及語音、視訊轉播。

    此外,與另幾位與會嘉賓的電台對談節目,也讓我收獲良多。

  5. 公民參與的意義,是由所有參與者共同創造的。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立場中,找出共同的可能性。

    協力創造的空間有多大,取決於各方的想像力,以及彼此傾聽的意願。因此,我期待這次的活動,能讓臺灣接觸到世界各地的社會創新,也能進一步建立連結、促進國際參與。

  6. 目前我只有一次的參與經驗(2016 年 1 月),目前還沒有瞭解到足以提出建議的程度,對兩年以來的發展也很好奇。

    「在地」和「國際」如同思想的雙翼,應該並重,不能偏廢。

1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