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政府官員而來的網路謠言日益增加,像是「總統府將開槍掃射反對年金改革的群眾」,想請問:
一,行政院有無針對這些網路謠言進行彙整、清查?數量多少?來自國內還是對岸較多?
二,面對這些嚴重損害政府威信的網路謠言,政府只能被動地,在事後要求檢警單位針對個案展開調查嗎?有沒有試圖建立處理機制?
三,如果要建立處理機制,如何在兼顧人權(隱私權)的情況下進行?
《壹週刊》羅雨恆
針對政府官員而來的網路謠言日益增加,像是「總統府將開槍掃射反對年金改革的群眾」,想請問:
一,行政院有無針對這些網路謠言進行彙整、清查?數量多少?來自國內還是對岸較多?
二,面對這些嚴重損害政府威信的網路謠言,政府只能被動地,在事後要求檢警單位針對個案展開調查嗎?有沒有試圖建立處理機制?
三,如果要建立處理機制,如何在兼顧人權(隱私權)的情況下進行?
《壹週刊》羅雨恆
1-1. 部會就主責範圍,各有彙整相關的流言,並適時回應,例如食藥署的「闢謠專區」,目前有 240 筆回應。
1-2. 由 g0v 社群建置的「真的假的 LINE bot」專案,迄今共收集 6036 筆流言、445 則回應。
1-3. 謠言和連鎖信一樣,每次傳播時,感染力高的突變型會繼續轉傳,也會多個型態合併為一,因此討論所謂的「源頭」,幾乎毫無意義。
1-4. 事實上,在現代網路架構當中,只要使用多層跳板,單憑IP地址,並沒有簡單的方式追蹤。
2-1. 具體可行的,是針對謠言傳播的同一個場域,讓事實的傳播比謠言容易。可以參考 1/14 的一些討論。
2-2. 我想與其打擊假消息,培養基於事實的討論文化是更重要的。
2-3. 具體來說,我們透過開放政府專責連絡人的共識營,讓部會之間可以建立默契,並在協作平台上分享手邊案例,例如勞動部的常見問答集。
3-1. 前述的機制,包括 g0v 社群先前建立的「新聞小幫手」等,指的並非讓人「看不到」(類似廣告阻擋器,或言論管制),而是將澄清的工作自動化、讓基於事實的資訊清楚易懂、附上出處,才會有足夠的擴散能力。
3-2. 誠實的說,公務體系對於「所有人在網路上的發言和接收權是平等的」這個概念,以及政府的角色「從監管轉成協助」,都還在調適之中,這也是「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的主要理念。
3-3. 在上述理念之下,政府需要的不是威信,而是誠信。多元利益關係方之間相互猜忌,謠言才有滋生的空間。如果能如實、即時回應詢問(無論做得好、做得不好),自然能夠既保障人權,又兼顧互信。
3-4. 雖然這樣說,但互信並非一蹴可及。政府必須先相信人民(透明、課責),後續的多元參與才能逐漸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