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政委,您好

我是Ctimes雜誌的採訪編輯之前有與您聯絡過,以下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再煩請你撥冗回答,謝謝:)1. 就您認為,擔任數位政委的使命與定位為何?2. 您一直強調,自己將成為公僕的公僕,請問您會透過哪些方法、技術,或是概念來加以實現?3. 就您的觀察,台灣若是想走創新之路,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又應從何處著手起?4. 在台灣,目前大部分的新創動能都來自於製造起家的大型企業,可否請您分析一下其中的優劣勢?5. 目前有許多新創產業認為,台灣的法令已經過時,並且會限制他們的發展,請問您對此一情況有何想法?6. 您認為,台灣如何從製造為主電子硬體思維,轉為軟體導向的數位經濟產業?您認為其中的突破關鍵點為何?有哪些地方還需要再加強?

  1. 沒有使命,單純出於興趣。定位是「公僕的公僕」。
  2. 會協助各部會精進協作能力,並提供平台的技術協助。概念是「開放政府」:
    (一) 透明(Transparency):將政府進行中的各項作為予以公開化、透明化,並轉化為常民語言,使關心議題的每個人都能盡早瞭解議題內容。(二) 參與(Participation):當公眾經由透明化程序,已經可以瞭解政府規劃中的議題,政府即應在決策過程中,邀請公眾盡可能對於其所關心之議題提出感受及想法。(三) 課責(Accountability):當公眾提出想法後,會想進一步瞭解將獲得何種回應。所以政府機關應提出協調各方意見之完整紀錄,使各方觀點均接受監督與公評,亦能使參與之公眾,瞭解此項議題有何爭點,及已協調出何種具體結論或承諾。
  3. 我自己會專注在協助法規調適和資通訊整備的政策上。
  4. 「大部分的新創動能都來自於製造起家的大型企業」我對這方面的研究涉獵較少,不確定是否確實如此,暫不評論。
  5. 面對數位世界,確實有些法規會需要調整,我想就是協助各部會的主責朋友,充份衡平各方利益關係人的意見,並著手修正。
  6. 我想關鍵是在讓跨領域工作者有充份發揮的空間。此外產業轉型昇級、區域聯合治理、數位人權等方面,都是可以逐步加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