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特族、繭居族的狀況與問題

聽說日本好像比較嚴重,但台灣似乎也有這樣的狀況。
想請問唐鳳政委,對於這樣的族群,以及他們造成的社會問題,有什麼了解和看法嗎?

之前有參考過田村毅老師的作品,裡面對於學歷至上的氛圍,造成社會壓力較大的批評,我覺得在台灣也多少適用。
培養不以學歷或成就取向,網路與實體結合的地區社群,或許能緩解這樣的情形。

1.田村毅老師的作品,請問是這一個作品嗎?(家父買的是這個>《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
2.想請問「網路與實體結合的地區社群」具體來說是怎麼結合?有實際的例子嗎?
3.如果「不以學歷或成就取向」那會不會造成培養出「無法創造價值」的結果呢?(也就是雖然學會一堆有的沒的卻對所謂「拼經濟」、「養家活口」沒幫助?
4.想請問如果是自願要當「尼特族、繭居族」的人(記得這個身分,是不事生產卻有在消耗社會資源的,這有問題對吧他們該被強制治療嗎?他們有罪嗎?

  1. 是的。
  2. 像零時政府社群就是一個例子。
  3. 找到共同的志趣,通常生活品質也會跟著改善。
  4. 這也許是癥狀,但未必是疾病,更不是犯罪。可以參考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0873-唐鳳:我想做的,都是無法完成的事/?page=8 的描述。

1.那可能要認真看看了XD
2.好噢我有空查查看~
3.「通常」嗎?那所謂「吃喝玩樂的志趣」有可能改善生活品質嗎?
4.的這篇文以前看過www(之前有訂親子天下可是「尼特族、繭居族等於網路成癮」嗎@@?

對飲食有要求而自己下廚,或體驗飲食活動、了解食物生產過程,也是一種志趣,當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
確實不能說是完全等同,但有些原則是相通的。

一.假如是尼特族、繭居族對飲食有要求「而自己下廚」,「或體驗飲食活動」、「了解食物生產過程」
上面說到的三個舉動,的確可以提高生活品質但全都是「消耗社會資源卻不事生產」的舉動,不是嗎?
基本上都要「花錢」和時間去做,而且舉動本身也「賺不到錢」?(尼特族、繭居族的「花錢」,不都是在「消耗社會資源」?(因為他們沒在賺錢
二.想請問「有些原則是相通的」具體來說是指?
是指「到底想在『網路上』(尼特、繭居生活中)找尋什麼、分享什麼?如果是找得到、給得出的東西,那是件好事;
但如果找的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和安慰』(在下不太清楚尼特、繭居族有要找什麼),那他就是在『網路上』(尼特、繭居生活中),找尋永遠找不到的東西,『成癮』(尼特、繭居的程度)便會愈來愈強。
父母該做的,就像釋放老鼠到藍天綠地一樣,給小孩一個良好的、自由成長的空間。
(這意思是要父母要養他們嗎?」這樣子的相通嗎?

綜合回應:我想在學習的過程裡,社會和家庭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網。並不是什麼活動,都以參與者的金錢產值作為衡量。有空時,或許可以尋找一些附近的食農教育、農夫市集等活動。

呃…我剛剛覺得要多了解一點再說話所以把回應刪掉
但沒辦法完全刪掉,不知道怎麼做orz
所以我了解完後會再修改這則留言orz

家庭是安全網的一環,同好社群也是安全網的一環,可以互相補強。
如何平衡和溝通,牽涉到特定家庭情況,比較難只透過文字傳達,抱歉無法給出更具體的建議。

我想就《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討論
請問唐鳳政委有辦法參考書中內容嗎?
(沒辦法我就把書中原文抄一遍)
呃,我應該不會討論到特定家庭情況所以沒關係

手邊沒有這本書,剛訂了,明天應該可以到貨。
下周行程較滿,不一定可以及時回答,但歡迎先問在這裡,我抽空回應。

啊…剛剛顯示錯誤orz
這回錯了要怎麼刪掉啊@@?
剛訂了XD太佩服您啦orz
嗯,我可以慢慢等,完全不急的 ^ ^
我先補上我參考的資料>(持續增加後補上orz(統一整理在這貼文中了orz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850209828549224&id=100006806730568
~

〈隱蔽人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寫說「尼特族只是拒絕工作,繭居族則是一種更為封閉的狀態」,所以我想要問的是尼特中的繭居族這族群
~
繭居似乎比較嚴重且是必須先解決的我就《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討論
Q1請問p321提到台灣的資源如果是成年人,可以使用嗎?
~
然後關於尼特解決方法-〈尼特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尼特族之所以成為尼特族,是因為他們認為世間冷漠,所以應傳達出世間還是有溫暖的訊息,讓尼特族了解生命的意義是與他人的連結及付出,並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想辦法找出適合自己的性向及能勝任的工作。」
Q2想請問台灣有什麼資源讓尼特去「找出適合自己的性向及能勝任的工作」?(對繭居族的資源,尼特適用嗎?
Q3請問如果尼特繭居族已成年,家人不顧他的死活違法嗎?(例如把他趕出去讓其自生自滅
~

  1. 衛福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張老師(1980)、各縣市社會局、身心科診所和諮商機構,這些資源,成年人都可以使用。
  2. 這屬於職能治療的範圍,比較不是我的專業。建議可以在連絡上述資源時,一併詢問附近的職能治療資源。
  3. 對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家人有扶養責任。(民法第 1117 條)

接著關於拒學症的定義
〈吾心文教基金會〉>http://www.wushin.org.tw/6-2-1.html
〈學校恐懼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學校恐懼症
想請問一個假設案例沒有生理症狀也不是很想去但去不了學校而是學校的教育體制和環境無法讓當事人畢業(成績不及格就算要畢業也是得在很壓迫很痛苦的過程下才有可能而當事人又不是有特殊才能(例如書呆子或是資優生(然後成績中上但不穩定、要壞不壞要好不好只是一個既不標準又不特別的半吊子
但又符合日本官方規定繭居三點症狀和半年標準(以上參考《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之後為了方便,所以小民就簡稱該書了orz)P46(例如台灣高中連續休學期限是兩年的樣子然後假設當事人是高中連休兩次的那種(一次一年Q1想請問,以上這種案例是否在守備範圍外呢@@?
Q2該書p46頁的繭居症狀第二條如果該案例符合敘述但又在網路上他人對話討論的話交際範圍算狹隘嗎@@能算是符合第二條嗎?

這些判準都是溝通用的。與其自己判斷是在內或在外,不如和上述資源的朋友們用來溝通。
另外,如果不願意進入學校體制,也可以參考實驗教育三法,辦理在家自學或社區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