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看過唐鳳女士的訪談,尤其是溝通這一部分深受啟發。我能理解把自己當作一個通道那樣的感覺,以及內心與社會再平衡是一種傾聽的內涵,甚至因此獲得了一份從容感,或許稱之為“自由”更恰當。
但是加上時間限制、以及更多的待辦事項(職責所需),又或者需要短期內產出大量的成果時,原本的從容和平衡,似乎更加難以達成新的平衡,甚至是社會化的自己,會不可避免地因此有了情緒上的起伏。而這個起伏,就很容易打破原有的平衡。
想請問唐鳳女士,如何面對這樣的矛盾,又或者說這是持續不斷練習的過程?
又例如,原本預期的成果被打亂了節奏,共事時遇到完全無法同理的人等等,生活難以避免情緒的干擾,往往「解決問題比較重要的心態」會被「我現在的感受真的無法忍」壓過,即使向對方冷靜地表達了這樣的感受,可是還是不可避免地困在情緒裡面,想請問妳都會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
時間、品質和數量,往往不能兼得。短期內產出大量的成果,時常是犧牲生活品質和決策品質所換來的。此時,需要先透過內省,確立能使自己平衡的節奏,再堅定而溫和的向環境提出。
舉實例來說,我因為出社會以來,都是以遠距工作居多,因此在和林全院長第一次討論入閣的事情時,就提出「周三、周五需要遠距上班,也希望我辦公室的同仁可以準時下班,並保有在其他辦公場所上班的彈性」這個具體需求。(局考字第1000021834號,第二項後段: http://weblaw.exam.gov.tw/SorderContent.aspx?SOID=94158。)
實際工作一周下來,這樣確實比較能保持心理平衡,工作上學到的新知也才有時間沈澱、吸收。因此,我想社會化是雙向的:在適應社會的同時,個體也藉由多樣性來逐漸改變社會的習慣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