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以及校園體制的問題採訪

唐小姐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一年前我擔任校刊社的社長,現已卸任,但是心中仍有一些問題怎麼想也想不透,雖然對您來說這些或許有些幼稚,還是希望能夠參考各面的說法,另當作是另一種採訪體驗,首先謝謝您願意閱讀我的問題:
一、做為一所學校的「校刊」,我們應該堅持的是「足夠的言論自由」,還是「供人贊同的門面」?近期校園內似乎有類似民主意識的現象逐漸擴張,我任內期間曾經主張要改變校刊所呈現的內容,但無從施行,受師長所阻止,認為開放高中生的言論自由將會造成難移挽回的災難;校刊是外人瞭解學校的管道之一,應當撰寫能夠推銷學校的內容,請問以校刊來說究竟哪一點才是真正應該且能夠去實現的主張呢?
二、在體制外徵求其他員工是錯的嗎?面對學校不公平的社員分發制度,我們社團在本學年無法召集足夠的社員來編輯一本刊物,甚至接近過少的現象。因此想出配套措施:停止沿用學校的分發體制,另行招募一組人馬進行校刊編輯,但惟恐無法生效,原因是可能遇到社團指導老師的反對,或是學校的阻擋等阻礙。想了很久,我們依然堅持這個看法要去行,但想知道,面臨體制的威脅,我們跳脫並在合理範圍內尋求解決之道有錯嗎?
三、唐小姐應該是長期作為受訪者身份進行採訪,想知道多次採訪以來,您被受訪的心態為何?做為受訪者,能夠接受採訪者什麼樣程度的行為?採訪者詢問問題時,您會每一樣問題都具體描述答覆嗎?如果我們要去採訪人,還應該要更注意些什麼呢(以受訪者和採訪者利益得以兩全的立場來說)?
以上有三個問題,如果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還請您不吝指教,謝謝您!
(edited)

  1. 學生作為校園參與者,言論內容當然是組成學校多元形象的主體之一。行銷和分享並不是互斥的,希望同學和師長可以運用開放而坦誠的方式溝通,調和心中的價值。
  2. 我對「社員分發制度」的具體內容跟脈絡並不瞭解,難以協助判斷,請見諒。原則上,只要專案能持守包容的精神,獲得更多貢獻者的關心與參與,專案的內容就能更加多元。
  3. 作為自媒體,我想「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主要的價值。另外對於不能具體答覆的問題,我的習慣是會附上簡短的理由。

身為一個古老的校刊社成員之一,想說說一些看法。1.從學校的角度來看,隱惡揚善應該是最簡單的行銷方法,但如同Andrey所言行銷與分享並不是互斥的,故,能否讓師生開放而平等的討論校刊的角色和其所能涵育的可能性,池塘是養不出大魚的。學生對校刊的想像是什麼?校方對校刊的期待又是什麼?兩者應該還是有交集點。
2.大概猜想,社員分發指的是社團並不完全依照個人性向決定,而是由學校分派。挺好奇,若體制外招生且招的到人,學校還要阻擋,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嗎?其實,若真無路可走,可以考慮數位出版,人人都是自媒體啊。(不過該考慮是否使用學校社團的名義出版)
3.採訪的心得願分享:問對問題及提問的順序,很怕那種逼人填答案的填空題,讓受訪者的思路被侷限(雖然有時這變成一種手段)。提問的順序決定了雙方互動的節奏。還有就是,預定受訪的時間長短,也是尊重彼此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