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工智慧翻譯技術的奇點

妳好,除了上次請教的民主化企業問題以外,我認為還有一個可能會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是人工智慧翻譯技術的奇點
原因是語言隔閡問題,在人類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實與地理區隔問題不相上下。
進一步來說各國語言的不同,乃至於各地區語言的不同,其實是造成人類紛爭的一大主因,除了導致溝通不易外,也形成了學習門檻的障礙,更間接導致了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融合問題。
舉例來說過去多年來,台灣學生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外語,即便某種程度的精通,但是對多數人來說,畢竟不是母語,這導致學習效率,和理解與記憶會打折扣。
尤其在先進的科學技術領域,以及程式設計領域,更導致多數人,尤其是外語能力尚不足的小朋友的學習障礙。
但是當人工智慧翻譯技術的奇點來臨,我預期這些障礙將會快速被打破,甚至有可能瞬間加速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因台灣民眾的英語程度,普遍不如香港,新加坡等)
如果以上的推論大致正確
1 不知妳如何看待此奇點可能帶來的影響?
2 是否能大概推測此奇點的發生時間?3年? 5年?10年?
3 政府與民間又當如何因應?(譬如,如何善用這個奇點造成的跳板)
(edited)

1-1. 我覺得主要的影響之一,會是在各種感官之間彼此轉譯,不限於文字的表述。
1-2. 例如 http://cs.stanford.edu/people/karpathy/deepimagesent/generationdemo/ ,就是將視覺翻譯成文字的例子。這可以在本地端執行: https://github.com/SaMnCo/docker-neuraltalk2
2-1. 我自己作為翻譯工作者,以日常白話表達意思的翻譯來說,其實已經發生了。
2-2. 但是在不同的社會脈絡裡,如何調動感受、達成溝通?這些屬於文化工作的成分,機器在可見的未來,仍是作為人類學習時的輔助,而不是取代人類。
3-1. 和之前的自動化技術相同,把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之後,自然會出現各種新技藝的嘗試空間。至於民間如何善用這個空間?我想每個人的人生使命不同,無法放在單一維度裡討論。
3-2. 以政府來說,應當注重「人權」(平等近用)、「開放」(自由分享)這兩個原則,再透過充份對話、建立互信,以「眾點」(Plurality)來因應「奇點」(Singularity)。

1-1 各感官之間彼此轉譯,很有意思,相信這技術在未來更成熟時,一定可以幫助電腦像人腦一樣,可解析各感官所傳達的訊息,然後電腦才能像人腦一樣,感受周遭的世界與人,事,物,最終能自行理解與思考,與生命各物種和平共存。
這樣的翻譯奇點,的確是一個真正的奇點,很佩服妳有這樣的遠見。
2-1 所以我想應該修正題目因為我沒有把我對影響國家競爭力的翻譯技術奇點的定義說清楚修正如下假設人工智慧翻譯的奇點,是定義為電腦的翻譯技術,已超越一般翻譯資歷20年且熟悉在地文化的資深翻譯而且翻譯得更即時,更通暢,更客製化。
更即時的意思是戴耳機與對方說話,就可聽到立即的翻譯
更通暢,更客製化的意思是,譬如,電腦可針對每個聽者與講者的說話習慣來翻譯換句話說翻給歐巴桑聽,翻給小朋友聽,或翻譯歐巴桑的話,翻譯小朋友的話都是針對當事人做最佳化的
在此定義之下,針對之前的提問,妳是否有進一步看法?

與其預測未來,不如去創造它。我的一貫看法就是隨著技藝融入社會,一起去面對必然有的碰撞和創新,目前沒有更進一步的具體想法。

了解,未來的確多變,難以預測。以眾點來因應奇點,的確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另外想補充一下,之所以想探討此問題,是因為許多科技的突破點,除了會改變國家競爭力外,也可能會影響數以萬計民眾的生計。
舉例來說人工智慧翻譯技術的奇點可能會導致許多人失業,轉業,或更專精於本業因此政府可能需要提早做出因應以解決社會結構失衡的問題
又譬如VR 和 AR,以及AI技術的躍進若應用在教育則可能使一個很好的老師,可以透過VR,同時教導數千或數萬名學生同時透過AI,即時彙整與歸納上千個學生的提問,然後給予解惑同學之間,也可以彼此互動,互相解答
換言之新科技可能會使教育發生重大革命導致許多教師失業或轉職,學校被迫關閉等社會結構失衡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各行各業都可能會發生,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盼政府與民間洞見觀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