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台灣茶風味 與世界接軌

P3120959

「台灣茶,世界香」。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在二○一八年打造了一套台灣茶的風味系統,名為「台茶風味輪1.0」,將四百九十五件台灣茶葉樣品,經由品茶、製茶專家分析,形成一套索引,目的在建立品茗者之間的共同語言,並放眼國際,用茶香行銷台灣。

「做出來後根本推不動,」蘇宗振場長坦言。茶改場同仁希望開發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風味系統2.0,向我們提案合作並於今年三月份召開協作會議。

我的第一個直覺反應是,得先拿掉風味輪上的「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字樣,才具開放性。

協作會議當天,我們特地設計喝茶的環節,讓不論是否熟悉品茶的人,都能從茶色、茶香、茶滋味的感官舒張開始,營造真正的使用者「體驗」。讓大家自然的投射需求,一起思考什麼樣的風味說明,才能彰顯台灣茶的特色?

為了不讓參與者被設計成「輪」狀的風味系統圖限制住想像,我們將核心問題從改善風味輪,替換成更不受局限的「系統性風味說明」,讓參與者可以安心「打破工具框架」,完全由自己的需求出發。

參與者的組成,除了與茶改場合作的茶商、茶農、茶師之外,還邀請了咖啡師和紅酒品評師,因為這兩個領域早已建立了系統性的風味語彙。加上網路報名的民眾,以及我們另行邀請的遊戲設計、互動設計專家。

P3120964

當天桌上擺滿了描述茶風味的詞彙庫、色紙、畫筆、剪貼黏著等素材,在桌長的引導下,從單純的詞彙增減,到六輪合一的轉動輪盤,甚至是提供給茶商和消費者使用的遊戲互動App架構,各方創意堆疊出令人驚豔的成果。

承辦同仁在會後有感:「我最大的收穫是理解到不能貪心。」意思是不該把教育性質的風味認知建構和消費者的體驗引導,混在同一個工具中,而要符合不同的使用情境,多元生成。

蘇場長則跟其他部會分享心得:單向詢問消費者或生產者的意見,不容易得到真實、全面性的想法。透過開放政府的雙向引導方式,利害關係人湊在一起,能快速得到廣泛意見。

風味輪看似一個小工具,卻承載著點亮台灣國際地位的野心。台茶風味系統,從「茶改場的事」變成「大家的事」。今年底,大眾就會看到「風味系統2.0」的學術版和親近消費者的綜合版。台茶風味資料庫的數位化也將啟動,供更多民眾加值運用。

當台灣茶的風味語言來自於大家喝茶的普遍共識,而不只是茶改場的官方定義時,我們就站穩了「台茶文化內聚,茶香接軌世界」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