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aiwan 有什麼要改進的地方

訪談提問

Q: 你對 vTaiwan 目前的印象或想法如何?不論是組成、運作、議題形成、民眾參與等等面相上?(why*5)

Q: 有哪些覺得做得很不好、應該要改進的地方?

Q: 有沒有一些你覺得已經比較具體,甚至只要人力、資源一旦到位就可以馬上實行的具體建議?

訪談結果 / Insight

  1. vTaiwan 的模式本身是很特別的存在
    vTaiwan 的模式中,真的誰都可以提案,真的要共識才會成案,真的成案後大家會有共識的推行案子,真的案子寫好後可以送交立院並被認真對待。vTaiwan’s owns a working model but it’s impossible to make everyone satisfied at the same time. vTaiwan as a platform that returns the agenda setting power back to the people. 就是因為他是個很特別的存在,會讓不少人在理解後想要珍惜,對於參與的人,會跳坑都是想讓這邊變得更好。

  2. vTaiwan 上的議題每個狀況都不相同

  3. 但普遍來說參與比例並不踴躍
    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關心某個議題的人或與某個議題相關的人應該少說也有幾萬人,但目前最踴躍的案子除了 uber 以外,比較少有上萬人參與討論的議題。但或許也得看除了參與討論階段以外,參與形成會議、參與書寫草案等等的人力以及所花下的時間則非常可觀。

  4. vTaiwan 的內容設定本身就不是個會吸引人主動查看的平台
    我們常常會聽到的反應是不知道有 vTaiwan 的存在,就連社群中人的朋友圈也沒多少人傳播 vTaiwan 的事情,一般人沒事也不太有機會接觸到 vTaiwan,不會沒事去看上面的內容。vTaiwan 比較像是一個一直存在的時空,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要等到有機會時才會被介紹到,真的遇到關心的議題時才會想到的機會比較大。

  5. vTaiwan 傳播力不夠,有開案子時,資訊沒有流出去
    照理來說公共議題的討論當然是傳播給越多人知道越好,但是 vTaiwan 上面的案子常常討論過了還是很多人沒有聽說過有這個討論的存在,與公聽會的狀況很像。

  6. 部會與民眾參與的心態都還不到完全協作
    雖然討論有一定的成果,線上或現下聚集在一起討論的場合也存在,但不時還是可以看出部會有時回答仍舊帶有推託,網路上論壇還是屬於一問一答的形式,各方參與者的心態也往往還不到能夠完全信任、互相協作。

訪談整理 / Observation

定位

  • 目前的 vTaiwan 可以說是社群的,因為一開始是從 g0v 專案發起的;但也可以說是政府的,因為有拿政府的計畫經費
  • 理想中的 vTaiwan 是個獨立的存在,一旦聽到是個政府計劃就覺得很怪

組成

  • vTaiwan 雖然是大家都可以參加的社群,但從外面看起來可以直接分成 who work on vTaiwan 與 who come to check vTaiwan,界線太明顯可能會讓人感覺很難加入
  • 部會在處理資料時應該會保有他們的立場,比如說,對部會來說,他們已經寫好的東西可能不會想再被改
  • 通常一個社群會有不同程度的參與者(專家、比較固定的參與者、有時候會來做點事情的人、來看看的人),但 vTaiwan 的組成好像比較沒有中間兩群漸層,也沒有一些機制讓新來人可以比較容易幫忙參與
  • 目前的組成看起來太偏政府,成案後的行政主要是資策會在做、參與小松的人也主要是 PDIS 的人

氣氛

  • vTaiwan 雖然說是開放,但看起來不是一個開放的社群
  • vTaiwan 應該要更公開一點,畢竟是政策、民眾可以參與的公共事務平台
  • 有些人看起來像是在工作,因此有時候新朋友會覺得「感覺像是在去打擾人家工作?」
  • 開放社群來源與謹慎處理案件或許並不衝突
  • 若是感覺太隨便,相反的會讓部會覺得沒意義,這也是不健康的
  • 目前開會的感覺會很像政府的會議、包括有資策會的人、有餐盒、之前還有 livehouse.in, 現在也沒有

來小松

-「有興趣就來小松呀」對一般人來說不可能

  • 三下午是上班時間,對一般來說不可能參加、或是得請假或調整工作 schedule

資料

  • 很多資料沒有放在公開區域,或是雖然有公開 (hackpad) , 但資料很雜,很難找
  • 從 vTaiwan 產生出來的資料可以分成許多不同層次,從法案的初稿、到一般性建議、到並列輔助了解議題的懶人包、到專業的法案最終版
  • 量是重點,沒有量工具做得再好都沒有用,沒有人知道就沒有人來討論

如何參與

  • 來小松的人,如果發現問題,想要提醒時會擔心感覺像是催促別人「工作」
  • 來小松的人,自己也沒有權限、就算要幫忙也得麻煩別人
  • 成不成案要看大家興趣,沒有一個標準或流程、現況 rough consensus 的議題成型方式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太難理解
// 描述一個目前存在的來小松路徑
if (網路上聽過 vTaiwan || 已經想提案 || 認識有參與小松的人 || 得到「你可以來小松」口頭邀約) 
{ 
   //仍然重重關卡
  if (時間與許可 && 地點許可) 
    if (知道小松是什麼而且感覺有興趣) || 不知道那是什麼也可以去看看){
         來小松
    }
}

那就來改進吧 / Action Items

組成

  • 可以多邀請不是政府的人
  • 邀請更多人來玩

資訊公開、進度共享、報告近況

  • 多跟新朋友聊天
  • 小班:入坑文件
  • guidebook, we need your help, join us.
  • vtw.link 群組 -> slack (訊息也放在 slack 上,是個比較沒有加入門檻的訊息傳播管道)
  • kktix -> vtw.link -> doodle / trello
  • 目前的網站上還少了:如何提案、議題怎麼進來的、去了哪裡

氣氛

  • 之後換到空總應該會好一點
  • 打字猴:社群營造指南
  • 空間要更開放、氛圍要更開放、人們與他們在做的事情要更能夠讓路人參一腳
  • monthly or bi-monthly party, just to spread the culture, chat about what everyone think vTaiwan is like

成功指數

How do we measure the success of a community.
even if it’s not as “active” as how it was, do we measure by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the communication, or even potential of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that could happen if not now, soon?

議題推播

  • 用專屬信箱邀請利益關係人

訪談筆記

筆記1
筆記2